死亡诗社 [Note]

电影

Size The Day

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,是老师,点亮男孩们内心热情、内心渴望的老师。 第一堂课告诉他们,你们未来终将化为尘土,看看前人的照片,想想现在的自己。及时行乐,size the day,size the day。 开始觉得有点享乐主义,想做什么就去做吧,人生短暂。何不解放天性,获得自由。

这对于不得不听从父母安排未来,在纪律极其严明的“hell”学校中的男孩们,不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的人,看到了一点火光,忍不住会跑过去吗?

讲诗的第一堂课,就让他们撕去教科书。在你正受到各种学业的烦恼,厌倦教科书的时候。突然有人告诉你说,教科书不一定是对的,我要教你们独立思考。

说实在的,男孩们很快的就被老师带动了,这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吗?还是只是欲望使然。不过如此富有激情和浪漫的老师,又怎么不会被点燃呢?

之后成立社团,一系列追随我心,size the day的“疯狂”行为。 勇敢的去报名演戏曲,背着父亲,不顾反对的坚持。 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,虽然她已经有男朋友还在女子学校中,写诗送花。 在学校周刊中,偷加文章,关于招收女子的言论。公然与校长作对,送上来自上帝的电话。 无不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。

老师站在讲座上,教什么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。 让每个人写自己的诗,并大声读出来。以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。 让学生跟着节奏走,三人步伐一致之后,再告诉他们,你有自己本身的独特走路的姿势。 运动踢球前,让每个人在音乐声中大声的念一句激励自己的话。相信自己。 这一系类的片段,都在勾起对独特和自由的渴望。 我想这也是美国精神之一吧,自由、独立、民主。

在看时,也会思考,他们真的想清楚了吗?及时行乐不代表失去理智。也不可全由理智主宰。规定的条条框框,为什么一定要遵守呢?

如果故事只有前三分之二,那么它绝不会打动我。 在被父亲逼到绝境时,男主人说出nothing后,他时如此绝望,以致于最终自杀。 男孩们在雪地时,nade说的话。“不会的,他不会离开我们的。是他的父亲,是他的父亲害死他得,是他的家庭害死他的。”旁人都在说不是的不是的。 难道不是吗?父母亲一再对他说,在他身上寄予厚望,费力多少心思,希望他进哈佛、当医生,从没听过他的心声。

最终,在现实、校方、家长的压迫下,他们选择了让老师去承担责任。

毕竟都还是孩子啊,不是吗?